为什么现代击剑项目不用中国剑?是中国剑术不行嘛?

日期: 2024-01-05 作者: 产品中心

  击剑运动,给人的第一感觉便是西方贵族、高雅、侠客、骑士精神,但中国也素来有快意江湖、侠客剑术。那么,为什么击剑项目用的都是西方剑,而不是中国剑?进一步的,为什么中国没有击剑运动?

  现代击剑运动起源于中世纪欧洲的刺剑决斗。14世纪,西班牙、法国及意大利纷纷涌现出惊艳一时的骑士阶层,他们以剑术精湛闻名世间,引得各国贵族纷纷效仿,一时间,击剑盛行开来,成为时尚。

  此外,欧洲古代历来有以决斗的手段解决私人纠纷的传统,后来甚至发展为司法决斗,即在当事双方选择去法院后,法官也无法裁决谁对谁错时,便让两人决斗,谁赢意味着上帝认为谁是对的。击剑的流行与决斗的传统相互交织,勾画出当代击剑运动的轮廓。

  几百年前,想象站在平整的场地上,不需要仔细考虑其他,只需关注对手,要做的就是战胜对方。交锋前,将剑举向对方眉心以致敬意,这是击剑礼、更是骑士精神。但后来,事态失控,逐渐演变成双方一言不合,便拔剑相对,一决胜负。

  虽然决斗的初衷是想分出胜负,点到为止,并非置对方于死地。但中途受伤是难免的,一旦被击中要害,或受伤感染,当时的医疗水平很难挽救,因此,决斗的致死率居高不下。1588年到1601年间,法国决斗成灾,20年间仅在巴黎,就有近1万名贵族、绅士死于决斗。

  巨大的上流阶层人员受伤或死亡,引起了统治阶级的警惕,路易十三的宰相黎塞留一度发布了禁止决斗的法令,但也未能平息决斗热。为满足人民对决斗的热忱又避免致死致伤,降低决斗剑的杀伤力成为人类的共识。

  很快四棱剑成为决斗剑的主流,四棱剑拉细收窄了剑宽,并延伸剑身整体长度,大幅度的降低其挥砍能力,减少杀伤力。1643年左右,路易十四统一了击剑服装及用具要求,自此,击剑运动项目初具雏形。

  究其根本,现在击剑运动源自击剑决斗,而击剑决斗之所以能在欧洲中世纪盛行,根本在于欧洲多岛屿的地理政治学格局,使得中央集权失去了先决条件,武器约束、私斗约束较少,私斗泛滥。反规中国,走的是完全不一样的路子,中央集权的建立使得国家对武器具备较高的管制权,剑大致分为民间用剑、礼器剑和战场剑。

  在民间,百姓在陷入纠纷时,会想到官府、想到衙门,不会第一先考虑用决斗方式解决实际问题。甚至唐宋后,官方更是不允许持械、私斗。但虽说禁止决斗,中国古代也并非绝对安全,国家机器也不能够确保每个人的生命安全,不时有打家劫舍等暴力事件发生。

  在这种社会背景下,中国民间对剑的要求与西方不一样。不同于西方那种有准备的、一对一的、有章程的决斗,剑更多是普通人日常防身的配器,需要尽可能应付各种突发情况,起码能在混战中突围或保护自己。

  警如一伙山贼,拿着各式武器,在山上围堵你,在这种情况中,就要求剑尽量便于携带、杀伤力强、能刺能挑。因此中国剑的形制也更小巧,长度与小剑长度近似,剑身宽3cm左右,挥起来更有速度优势,便于刺中要害。同时为应付多人混战的情况,剑术也趋于灵活、多变。显然,这种形制与打法是为了谋生、为了活命,并不适合、也没有合适的历史条件演化为击剑运动。

  而在中国的上流阶层中,剑更多是作为礼器存在的,礼器剑装具繁多,以彰显佩戴者的尊仪,其中以玉剑最为流行,不具备实战功能。而古代军队使用的战场剑为重剑,作为战场上的主站兵器,更是不适合在日常的体育竞技中使用。”

  可以说,不讨论使用环境和时代背景,就谈兵器的好坏完全是耍流氓,不同的武器是在不同的场景用的。西方细剑比中国剑细长且轻,但是只能刺不能劈砍,杀伤力小,适合打点,中国剑相比之下较短小,又没有护手,方便劈砍,适合近距离实战,杀伤力大。而现代击剑运动是沿用西方细剑的规则演变而来的,自然不同于中国剑的使用场景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